楠溪书院

关注官方微信

艺术展览
English
当前位置 : 首页>中文>艺术展览>
遇上红螺(第三季)——“文人气度 名家风流”中国画作品展之赵青仲
作者:xiaoyu   添加时间:2022-04-08 11:33   浏览:169次

 

遇上红螺(第三季)——

 

“文人气度 名家风流”中国画作品展

 

序/李海浪

 

           秋季,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迎来了“遇上红螺”第三季,我喜欢“三”这个数字,“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如果说前两季是在探索,在磨合,那么第三季可以说是渐渐地在成熟了。

 

          想想“遇上红螺”这个主题的诞生,依然会感慨,“遇上”,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我总会想起“兰亭雅集”和竹林七贤,总会去想象他们饮酒品茶、赏花听琴、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品评丹青的场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他们“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于今天在繁忙喧嚣中的我们来说,这是奢侈的,那么能“遇上”,能志气相投,能把酒畅谈,便尤其显得珍贵了,这也是我们去做“遇上红螺”的初衷。

 

          而同时,“遇上红螺”系列展也是一个让艺术走进乡村,振兴乡村,有着特殊意义的展览。我们由衷地感谢前两季艺术家的支持和奉献。

 

          这一季,我们迎来了崔俊恒 、方本幼 、赵青仲、唐文国 、张东林、高强 (按年龄排序)六位画家,我的搭档建辉兄最初提议把方本幼先生和唐文国先生放在一期,我拍手称快,他们都是对艺术十分执着而纯粹的艺术家,又都是性情中人,说起性情中人,我立刻地想起赵青仲先生,他是个特别忙也特别爽快的画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的邀请。

 

          我们开玩笑说这一季酒都要多喝六倍。知己难寻,我们从来都知道,遇上了,便值得一醉方休。展览同时得到了崔俊恒、张东林、高强三位先生的支持,让我们对“遇上红螺”第三季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这一季的作品,风格真是各不相同。

 

          崔俊恒先生的作品十分俊逸,他以洒脱的笔墨,灵动的线条,流畅而生动的画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画面与笔墨的驾驭能力,心中有画,有意,有情,故而喷涌而出,笔随心走,变化自如,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方本幼先生或水墨或青绿,都将江南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画是无声诗”,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画家的灵气、诗意和深邃的思想,笔墨所到之处,皆真情流露。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恰到好处的掌控,含蓄、静谧、幽远的意境,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赵青仲先生笔墨功底深厚,有力的线条,厚重的质感,以从容不迫的气度,将山之深厚有力,水之包容无限呈现在观者眼前,其“雪景”“长城”“红房子”系列作品,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自我的特色,尤其是“红房子”系列的探索,可谓是收获了一众粉丝。

 

          而唐文国先生本是画人物,应我们的要求,此次展览作品全是山水,他对待艺术就像一场朝圣,严谨、虔诚、一丝不苟,其人物作品厚重、朴素、深刻,而其山水又呈现了他诗意、浪漫、天真的一面,有“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所带来的“畅神”之感。

 

         张东林先生的“密林山水”成为了他独一无二的标签,他是一个勤奋努力的画家,一直在不断地写生、创作,不断地追寻艺术的真谛。他的密林山水,跟其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有关系,而他记忆中的很多山林,儿时的场景,已消失殆尽,只能在绘画的世界里去重现了。

 

         高强先生笔下的花鸟,含蓄、内敛,雅致舒适,不争不抢,既有文人的格调,又有生活的意味,在喧嚣的当下,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悠远、诗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可以体会到万物的生命和温度,同时,富有人文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感知。

 

         当他们“遇上红螺”,我想定会为这个秋季的怀山柔水带来更多色彩、趣味,以及艺术的光芒,让红螺书院再次呈现文人气度、名家风流。

 

         “遇上红螺”第三季,是一个小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游于艺,志于道”,仍然是我们的初衷,而将艺术融入乡村,以每个艺术家的智慧和力量来改变乡村,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心愿。

 

主办单位:红螺书院

 

承办单位:点滴艺术平台  纳贤文化

 

协办单位:楠溪书院  中和书院

 

展览地点:红螺书院

 

顾问:郭正英、周建朋

 

策划:李建辉

 

学术主持:李海浪

 

媒体统筹:乙朵

 

总编导:杨巧铃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9月30日

 

座 谈 会:2021年9月15日 下午15:00

 

【画家简介及作品赏析】

 

赵青仲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北京市民盟画院副院长,北京市东城区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现任燕京书画社副总经理、书画研究室主任。曾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举办个展。出版《赵青仲雪意山水》《赵青仲红色系列》《赵青仲水墨》等多部画集。多次入选全国、美协、文化部等大型画展。

 

 

读懂赵青仲

 

文/李占荣

 

        近年来,赵青仲的书画作品越来越受到收藏者的喜爱和青睐,其作品价格在书画市场上不断走高。

 

        赵青仲一九六零年五月生于北京,系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山水画研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燕京书画社书画社副总经理,专业画师。他曾学习水粉、水彩多年,后随传统功底深厚的董谦如先生学习传统山水。进入燕京书画社后,他接触了很多著名画家并接受他们的指教,通过大量写生,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作为实力派的中年山水画家,他多年来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的同时,不断走着创新的道路。

 

赵青仲  春山无尽

 

        “借古而开今”,任何一个新的画派,新的风格和新的技法产生,都是融前人之法,师自然之造化。青仲学习传统二十余年,临摹了大量的前人绘画,在师古人的同时,不仅“搜尽奇峰打草稿”,突破古法,外师造化,注意从大自然中汲取创作的源泉。

 

        赵青仲的山水画中雪景居多。他说:“我喜欢画雪,因为雪色洁净、凄美,黑白之间蕴育着顽强的生命,生活在北方,自然对雪有着特殊的感情和深刻的认识,我画的是我心中的雪色,是我内心的黑白世界”。欣赏赵青仲的水墨雪景画,有造境,有写境,能感到清秀、空灵、恬静、典雅的美。

 

赵青仲  东山霁雪

 

        各种艺术创造中呈现的所谓“美”,不论其通过何种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其内容都有相通的一面。中国传统书法与绘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有水墨形式所构成的艺术载体,从来就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和诗意的建构。对此,赵青仲有着深刻的理解并充分体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赵青仲  天路

 

        禅而无禅便是诗,诗而无禅便是禅。赵青仲的山水画充满了诗意与禅意。“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王维的这首诗,以安闲自在的心情,表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悠然自在而有亲切地与山中人交谈的宁静心情态,塑造了一个倘徉于山水烟霞之间、独来独往、优哉游哉的禅者形象。

 

赵青仲  日暮归隐闻友声

 

        从表面看,诗中并无一句直接赞扬禅理,却又处处合于禅理,句句是禅。以这首诗来形容赵青仲的人与画,最恰当不过了。赵青仲善游山水,喜欢独往,随己之意,只管行去。他冷静地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以任远自在的态度,与禅宗思想联系在一起,并表现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

 

赵青仲  美人靠

 

        赵青仲的作品营构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山水意境,这是他强化结构与秩序等主观因素的动因。其特点是形式上讲究秩序和结构,精神上追求表达意境。秩序感和结构感强烈是画家对主观感受和形式语言的双重强调、双重提炼的结果。赵青仲不拘泥于自然景象的刻画临摹上,而是像音乐家把自然之音转化为音符排列一样,使作品的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景、格、情兼具,情与景交融,欣赏者从中看到自然之外的另一个自然--心灵化、理想化的自然。

 

赵青仲  水墨系列一

 

赵青仲  水墨系列二

 

        赵青仲深谙中国画是一种文化修养,更是一种人格和生命修炼的道理。他注重其他方面学养的积淀,尤其于书法用功颇勤,这保证了自己作品线条的质量品格。将线的骨力渗透到作品中,避免了薄和弱。线做骨架,骨架弱则瘫软无力,骨架到位则富于神采;墨做骨肉,血肉单薄则孱弱乏味,血肉丰厚则充盈饱满。笔墨统摄画面的意境和神韵。赵青仲还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水彩、水粉画基础。多年来他在努力培养和提高传统中国画的写意能力和西画的写实造型能力。前者他依靠临摹古人、全面提高包括书法在内的传统文化修养获得,后者则靠写生和色彩训练培养,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他在维护和保持讲究笔墨语言的传统文人画的高雅情调基础上,关注中国画语言的时代性,开拓它的表现题材,丰富它的表现能力。欣赏赵青仲的书画作品,使人感受到笔墨统摄画面的已经和神韵,处理手法极具个人色彩而暗合于传统,表现了美妙的美学境界。

 

赵青仲  天路晚霞

 

        传统中国画历来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是写生,“ 得心源”并作为语言符号体现在作品中是写意。综观赵青仲的作品,是“外师造化”、“心师造化”传统审美命题在传统与现代艺术语境中新的诠释,其表现手法细谨中见洒脱,精致中见豪放。他把山水形象和人文笔墨意趣融合为一种精确的表达,既有浓笔大墨,也有轻妆淡抹,胸臆的创构,了然在目。欣赏赵青仲的书画作品,感觉他在生活自然和形式语言 对接与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富于诗意与秩序的形式美感,在造化和心灵的相互涵养中寻找自我,在平凡自然中掘发出诗意和情趣,营造了一个肃穆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山水意向世界。

评论

Comment

  • 楠溪书院公众号
  • 红螺书院公众号
  • 箬溪精舍公众号
分享: 联系电话:13732055813 浙ICP备66661111号 | 楠溪书院 Copyright © Powered by 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