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红螺(第三季)——
“文人气度 名家风流”中国画作品展
序/李海浪
秋季,是北京最好的季节,在这个美好的季节,迎来了“遇上红螺”第三季,我喜欢“三”这个数字,“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如果说前两季是在探索,在磨合,那么第三季可以说是渐渐地在成熟了。
想想“遇上红螺”这个主题的诞生,依然会感慨,“遇上”,本身就是一件美好的,我总会想起“兰亭雅集”和竹林七贤,总会去想象他们饮酒品茶、赏花听琴、吟诗作对、挥毫泼墨、品评丹青的场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他们“或十日一会,或月一寻盟”,于今天在繁忙喧嚣中的我们来说,这是奢侈的,那么能“遇上”,能志气相投,能把酒畅谈,便尤其显得珍贵了,这也是我们去做“遇上红螺”的初衷。
而同时,“遇上红螺”系列展也是一个让艺术走进乡村,振兴乡村,有着特殊意义的展览。我们由衷地感谢前两季艺术家的支持和奉献。
这一季,我们迎来了崔俊恒 、方本幼 、赵青仲、唐文国 、张东林、高强 (按年龄排序)六位画家,我的搭档建辉兄最初提议把方本幼先生和唐文国先生放在同一季,我拍手称快,他们都是对艺术十分执着而纯粹的艺术家,又都是性情中人,说起性情中人,我立刻地想起赵青仲先生,他是个特别忙也特别爽快的画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们的邀请。
我们开玩笑说这一季酒都要多喝六倍。知己难寻,我们从来都知道,遇上了,便值得一醉方休。展览同时得到了崔俊恒、张东林、高强三位先生的支持,让我们对“遇上红螺”第三季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这一季的作品,风格真是各不相同。
崔俊恒先生的作品十分俊逸,他以洒脱的笔墨,灵动的线条,流畅而生动的画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画面与笔墨的驾驭能力,心中有画,有意,有情,故而喷涌而出,笔随心走,变化自如,富有张力和感染力。
方本幼先生或水墨或青绿,都将江南的风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画是无声诗”,从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画家的灵气、诗意和深邃的思想,笔墨所到之处,皆真情流露。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抒情,恰到好处的掌控,含蓄、静谧、幽远的意境,带给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赵青仲先生笔墨功底深厚,有力的线条,厚重的质感,以从容不迫的气度,将山之深厚有力,水之包容无限呈现在观者眼前,其“雪景”“长城”“红房子”系列作品,既有传统的功力,又有自我的特色,尤其是“红房子”系列的探索,可谓是收获了一众粉丝。
而唐文国先生本是画人物,应我们的要求,此次展览作品全是山水,他对待艺术就像一场朝圣,严谨、虔诚、一丝不苟,其人物作品厚重、朴素、深刻,而其山水又呈现了他诗意、浪漫、天真的一面,有“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所带来的“畅神”之感。
张东林先生的“密林山水”成为了他独一无二的标签,他是一个勤奋努力的画家,一直在不断地写生、创作,不断地追寻艺术的真谛。他的密林山水,跟其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有关系,而他记忆中的很多山林,儿时的场景,已消失殆尽,只能在绘画的世界里去重现了。
高强先生笔下的花鸟,含蓄、内敛,雅致舒适,不争不抢,既有文人的格调,又有生活的意味,在喧嚣的当下,他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悠远、诗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可以体会到万物的生命和温度,同时,富有人文的关怀和对生命的感知。
当他们“遇上红螺”,我想定会为这个秋季的怀山柔水带来更多色彩、趣味,以及艺术的光芒,让红螺书院再次呈现文人气度、名家风流。
“遇上红螺”第三季,是一个小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游于艺,志于道”,仍然是我们的初衷,而将艺术融入乡村,以每个艺术家的智慧和力量来改变乡村,是我们想要实现的心愿。
主办单位:红螺书院
承办单位:点滴艺术平台 纳贤文化
协办单位:楠溪书院 中和书院
展览地点:红螺书院
顾问:郭正英、周建朋
策划:李建辉
学术主持:李海浪
媒体统筹:乙 朵
总编导:杨巧铃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9月30日
座 谈 会:2021年9月15日 下午15:00
【画家简介及作品赏析】
崔俊恒
国家一级美术师,山西省劳模,山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山西省文史馆员,山西大学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山西省美协主席,中国美协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山西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
主要获奖作品:《酿蜜》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 ,《生活的窗口》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解放区的天》获建党七十周年全国美展铜奖,《晓声》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梨花蜜》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祥和》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我爱祖国的蓝天》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展,《鸟儿在蓝天歌唱》获全国首届漆画展金奖,参加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保卫黄河》参加全国建军70周年美展获奖(奖项不分等级),《云淡风轻》获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铜奖,《跨越五洲》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美展,《离太阳最近的人们》获第三届全国美协会员精品展优秀作品奖,《天高地阔任驰骋》《高蹈以全其志》《击云搏雪》特邀参加北京、伦敦、巴西奥林匹克美术大展等。
带有野性自由的张力
文/中外名人艺术
在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如果需要寻找一位变革维新的代表人物,那首推崔俊恒。因为他的水墨人物与众不同,是以富有艺术个性的形式、造型、笔墨和气局而独具一格,呈现出既不同于“北方画派”,也不同于“南方画派”的别开生面的崭新画风。
所谓“北方画派”是指那些以北京中央美院为中心的沿革“徐蒋体系”前行的北方画家,以王盛烈、刘文西、周思聪、卢沉、马振声、王子武等为代表;而“南方画派”则是指那些以原浙江美院为中心的南方画家,以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吴山明、刘国辉等为代表。这两派通过学院的教学而在全国得到推行,成为当代水墨人物画坛最权威、最流行的体系。这两派画家也构成了当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主流,一南一北,交相互映,一统天下。
崔俊恒 赶场
崛起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崔俊恒,筑基于连环画、插图、工笔年画的大运动量创作,奠定了极强的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和丰富的艺术学养,因此他也是最少受“学院派”和传统程式束缚的画家。他和南北两派代表性画家的共同性在于,走的都是现实主义道路,强调发展水墨人物画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不能脱离对当代人物形象的表现,不能脱离对当代人物形象的气质、精神风貌以及文化环境的捕捉和把握。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磨砺和拓展人物画的表现方法和表现语言,把传统型的笔墨文本转换为现代型的笔墨文本。
他们的不同点在于,虽然都是在写实主义的基础上,力求与传统笔墨的结合,但崔俊恒的人物画既不像“北方画派”那样偏重西方写实主义,借径山水的“皴擦”或“积墨”强调结构的严谨,追求主题的宏大和风格的繁富;也不同于“南方画派”那样偏重传统笔情墨韵,更多取法写意花卉技法中“勾花点叶”的用笔,一笔落下,夹色夹墨,构成多层次的色阶,将人物画的体面造型转化为书法化的笔墨语境。崔俊恒的人物画既不精审写实,又不唯心写意。按照我的理解,他的写意人物不以主题的宏大、结构的严谨、笔墨的繁富取胜,而是主张以轻松自如、化繁为简的笔墨,略有夸张地写形传神而讨巧,哪怕是宏大的场面,如《巧渡金沙江》那样表现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也不给人以负累的感受。画家的美学目标就是追求力量和气势,使画面带有野性自由的张力。其结果,他必然要用笔墨去塑造一个具有力度感、运动感和节奏感的新艺术形式。这就是崔俊恒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决的重大艺术命题,以此建立自己的水墨人物文本,创造富有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崔俊恒 塞上
如果稍作分析,我们便会发现,画家追求的“艺术为人民”的目标和南北两派的画家是一致的,也无不深受写实主义的影响,融会西方现代主义和传统笔墨也是共通的。如果进一步探讨的话,崔俊恒水墨人物画的最大魅力或者说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题材选择。他不像“徐蒋体系”的北方画家那样,坚持以写实的原则用勾勒加皴擦的笔墨精雕细刻地去作重大题材和复杂场景的人物画创作,而是把从生活入手放在第一位,以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作为创作源泉。他用速写的手段积累生活、感受生活,由于没有任何束缚,崔俊恒敢于放开手作画,画他们的生活状态,画他们的情感所系,画他们身处荒原的坚韧与勇猛,画他们阳光与向上的奋进精神。崔俊恒尤爱画马,但他又不像徐悲鸿那样孤立地画马,总是把马看作是高原人民的伙伴,极力描绘马与人类相互依傍的历程,一样的奔波劳顿,一样的同呼吸共命运。画家画出了一个民族的英雄本色,画出了一个民族的艰辛与强悍、豪情与豁达。古往今来,画马者难以数计,而真正画出马的内涵和“马背民族”精神的并不多见。崔俊恒的水墨人物的卓荦之笔大概就在这里。
崔俊恒 巧渡金沙江局部
其二是尤重动势。傅抱石于山水画就是如此,并认为传统山水画已陷入僵局,必须从“动”入手来改造传统山水画,这成为他山水画的核心旨趣。傅先生说,中国画学最高原则本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只有“动”起来才富有生命,才有价值,才是一件艺术品。在这方面,当今人物画家虽耳熟能详,但能真正做到却百里难以挑一。崔俊恒则会心于此,总是把“气韵生动”放在首位。他的人物画特别强化动势,也最善于表现动势。无论是表现“马背民族”的所向披靡,还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势不可挡;无论是描绘现代人物的风情万种,还是描绘古典人物的百媚千娇,他都以动势布局,以动势造型,以动势造境,营构出或万马奔腾或气贯长虹或满纸飞动的氤氲氛围,幅幅作品如排山倒海,给人以闻其声、见其势、感摇撼之力。这是他人物画最有魅力之处,从而他的画风也因此别开户牖,与古今画人拉开了距离。
崔俊恒 赛马图
其三是笔墨新变。与其追求动势的图式相适应,崔俊恒的笔墨必然发生了有别于南方画派那种强化传统文人画的价值取向。他的笔墨不是文人画那种温文尔雅、从容不迫,讲究书法意味的一波三折,而是激情四溢、不拘一格的率意酣畅,线的流动、墨的冲撞,服从于整幅布局的大势,粗放中寓有精细,率意中不失谨严,写出了笔下人物的千情百态,向观者展现了一个歌咏生命、赞美灵魂的境界。在构图上,他敢于大开大合、大虚大实、以虚托实、以实带虚,突出主体。在造型上,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他强调动势中的造型生动、变形有味、夸张有趣,且人畜合一,情景交融,意象浑然,大气风神。
崔俊恒 我与长风共舞
观他的作品总是让人感奋、激动,不是作品讲述多么曲折的故事,也不是作品再现的主题如何英勇悲壮,而是那些具有生命状态的笔痕墨迹。那些饱蘸着生命活力的笔墨,是那样的热烈、有力、纵兴和任性。他的用线,随着动感的造型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连或断、或方或圆、或疏或密,既是轮廓线,又是动态线,凝练概括,且不失书法意味,重在以形写神的结构规律的把握;他的用墨,或染或扫、或泼或积、或渴或润、或浓或淡,辅助动势的用线,随情就景,构成了线面造型的新秩序,其基本点在追求生动,也未完全消解对西法光影明暗色彩的吸取。相对于艺术本体论,崔俊恒的创作支点不在于语言的新创,而在于语言锤炼的力度、节奏及运动感。他寻求探索的也不只是艺术个性,更是对自己心中那片净土以及属于他自己的那个精神家园的守护。
崔俊恒 放眼天地外
其四是以势造境。崔俊恒有着几十年的艺术生涯,虽多以北方同胞的游牧生涯为创作母题,亦游刃有余地在作品中表现多姿多彩的其他类题材。他画《东方欲晓》表现“五四”运动爱国热情的轰轰烈烈;他画长征途中《巧渡金沙江》的红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惊心动魄;他画捍我长城的子弟兵的英武自信;他画《读西厢》中宝黛的清纯可爱;他画《花仙献寿》的婀娜多姿;他画澳门新人从老澳门中飘然而来,隐喻澳门生生不息、天长地久,等等。无论是画那种题材,崔俊恒的画都给人一种风行云动、如旋如舞的强烈动势,其形其质,无不以势造境。如果说,古人所言“画为心迹,境由心生”极是,那么,崔俊恒的“以势造境”则是“势由心出,境由势生”,是画境,更是心境。这是他笃学深思的结果,也是他厚积薄发的使然。
崔俊恒 日课
崔俊恒 大漠初日
走进他“以势造境”的画境,便走入了崔俊恒那有着邈邈云天般广浩、海洋般波涛起伏的内心。在那尽显力度与动感的画境中,我们感受着牧马人的雄强与剽悍、英勇战士的气吞山河,妙龄女郎的行色匆匆,仕女佳丽的策马游春,画中的一起一伏、一动一静、一实一虚、一开一合中,似都蕴涵着“夫画者,从于心也”(石涛语)的慨叹,如此神韵天成的画境,美在使人动心、动情。说崔俊恒的画“带有野性自由的张力”,是因为他作为艺术家有自己的主体性格,有自己的识见和艺术追求。他的野性,在于他不用别人的眼光看世界,不为任何成法所拘束,不受任何潮流所左右;他的自由,是生命能量不失节度的放纵,用笔洒脱自由,墨色随机生变,作品充满动感,蕴含“生意”。他的张力,体现为力度感、运动感、节奏感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跃然纸上。崔俊恒是一个睿智的思想者,他不仅用手在作画,还善于用头脑去思考,因此他的水墨人物画得如此智慧、如此情趣、如此生动,不止于令人叹服,更是令人敬畏和自悟。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