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张如元先生文字学系列讲座《从永嘉楠溪讲起》 在永嘉县鹤盛镇箬溪国际艺术村(上日川村)开讲。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温州大典》学术委员顾问张如元先生担任主讲,结合永嘉楠溪历史人文与山水田园风光,为温州南怀瑾书院30余位篆刻班学员带来了一堂精彩的文字学课程。
活动伊始,永嘉楠溪书院院长周建朋带队书法、篆刻爱好者们,考察箬溪国际艺术村的艺术家田园、箬溪美术馆、华严砚工作室、张如元先生工作室、矿物质颜料工作室、油画馆、书法馆等艺术场馆,了解箬溪村近年来开展“艺术点亮乡村”实践的进展与成果。“ 南怀瑾书院篆刻学员班办了好几年,不仅学习篆刻,也学习文字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张如元先生说,发扬古代游学形式,一边学习文化,一边亲近大自然,在上日川国际艺术村,相信大家交流和体验都会更深刻。
张如元先生用“永嘉”、“楠溪”等字引入,讲述文字起源和演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古文字由声音变化衍生出新文字的造字方法,并结合本地方言逐一说明文字演变的特点、历史背景、人文风俗;帮助大家更深刻理解文字意义,充分感受文字演变和篆刻艺术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当天下午,书法篆刻爱好者们来到楠溪书院,与省书协篆刻委副主任、温州市书协顾问叶向荣先生一同交流篆刻艺术创作,了解在篆刻创作中熟用字法、提高线质、经营章法的重要性。
近年来,依托“美学微空间营造”、“乡贤回归”、“举办国际艺术活动”三点经验启示,上日川村探索出了有效的乡村振兴路径。周建朋坦言,此次活动,不仅充实了广大书法、篆刻爱好者知识积累,也进一步通过艺术、讲座为上日川箬溪国际艺术村引入了人流量,为村庄增添了一份文化艺术气息,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张老先生有块地
箬溪国际艺术村打造了“艺术家菜园”以供来访艺术家认领,现有著名艺术理论家邵大箴的“苦瓜园”,艺术理论家柯文辉的“醉碧园”,艺术理论家刘曦林的“香草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龙瑞的“萝卜园”,马亦钊的“樵翁小园”……全世界150多位艺术家的签名和刻碑立在了田头。
张夫子亦择畦一角,勒石为碑,题曰:此中有真味。
张夫子爱丘山,亲自松土、拔草,忘乎所以……
《渭川田家》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张如元,又名张弢,以字行,别署中澹阁。1946年生于浙江温州。1961年考入温州工艺美术学校国画班,随即师从陈成九、戴学正、方介堪等名师学习古典文学、书法篆刻和山水画。“文化大革命间,由乡贤指点,攻研秦汉史与《说文》。1977年,经专家推荐,由工厂抽调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写工作,于1982年调入温州师范学院(现为温州大学)。1989年后任教于温州师范学院美术系,一度任系主任。2003年至今,兼教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西冷印社社员、浙江省甲骨文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温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汉语大词典编委,曾任温州市书协副主席、东瓯印社社长、温州博物馆顾问、温州书画院顾问等。擅长书画篆刻、特别擅大篆和行草,是诗词、古文字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对诗词、古文字学等有较深的研究。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