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梁横青天,侧足履半月。
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
——[唐]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
专业基础教学部图媒5班、图媒8班、设计9班在施乐群、张文、邬露蕾老师的带领下,以“唐诗之路”为主题,行走于楠溪江地区的大小村落与山区进行采风与调研。
楠溪江地区,自古以来有着优美的山水风景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古村落星罗棋布,耕读文化氛围浓厚,历史上是名士居住、良才辈出的地区。我们行走在千年前诗人行走的同一地理位置,重新理解这些诗意山水,唤起我们的诗性心灵。
各班师生合影
同学们日行两万步,遥想成百上千年来在同样路途上的尘世行旅,理解他们经历的人生况味。‘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 感受人、空间、时间的各种连接。在连接国人精神空间的吟唱与咏叹里,在极富意境的想象中,通过具体的一件件器物实地体会生产生活。在对风物、风俗的考察中,汲取民间智慧,感通民生百态。
——带队教师:邬露蕾
穿行在楠溪江两岸如同珍珠般串联的古村落群中,用画笔记录耕读文化、氏族文脉、民俗生态在山水诗韵中激荡出的别样精彩。在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画稿的厚度,而是通过在地体验,发自内心地汲取源自中国文化内核的根性力量。如同一颗颗包含生命力的种子对阳光、雨露和土壤的渴望。深信用心耕耘积攒,就能迸发出无限的能量。
———带队教师:张文
下乡足迹
我们的行迹
在4月26日至5月1日的这段时间,三个班级一同走进了屿北古村、苍坡古村、埭头古村等十余个村落,攀登了十二峰,参观了陶公洞,沉浸式地感受当地典型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采风、写生
实地教学
大地,是最真实、最生动的教学现场。写生时,老师进行实时的专业指导;参观时,我们向当地的研究员、村民请教,了解更多景观背后的故事,所见所闻颇为丰富。
老师们进行现场讲解和每日作业指导
蓬溪村村长谢文斌与同学们交流
蓬溪村谢氏文化研究员谢纯卓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进行讲解
岩头古村 热心的村民长者讲解水亭祠(琴山书院)的历史
课题调研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针对各班的教学要求,进行主题考察。设计班分成调研小组,从多个角度出发,有目的性地进行资料采集和草图记录。通过对于一个点的深入,将所见所闻建立联系,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官全面打开,使得同学们对环境给予的信息有了更为敏感的觉察,实时加工处理也更为迅速。
图媒班围绕楠溪诗韵,感受常态生活中的诗意,注重环境的整体认识,通过草图记录当地人生活、生产场景,并汇总归纳成作品输出。这要求同学们注重知行合一、深入田野调研,将直观的感受凝练为生动的作品。
调研记录
发动五感 亲身体验
唐诗之美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唐]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山房水阁连空翠,沈沈下有蛟龙睡。”——[唐] 施肩吾 《题山僧水阁》
“戏藻嘉鱼乐,栖梧见凤飞。”——[唐] 苏颋 《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
“城阴疏复合,檐滴断还连。”——[唐] 张说 《闻雨》
“鸭鸭,觜唼唼。青蒲生,春水狭。”——[唐] 张籍 《春水曲》
“华堂列红烛,丝管静中发。”——[唐] 刘禹锡 《酬牛相公独饮偶醉寓言见示》
“词锋倚天剑,学海驾云涛。”——[唐] 元稹 《送东川马逢侍御使回十韵》
“偷花入邻里,弄笔书墙壁。”——[唐] 王建 《送韦处士老舅》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