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书院

关注官方微信

写生基地
English
当前位置 : 首页>中文>写生基地>
现场 | 楠溪寻踪 雁山行迹,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写生之旅
作者:xiaoyu   添加时间:2021-12-23 14:06   浏览:160次

 

湛蓝的天

 

金黄的稻谷

 

压弯了枝头的红柿子

 

崖壁间悬挂的飞瀑流泉

 

山野之间弥漫着浓浓的秋意

 

他们用画笔捕捉着大自然的魅力

 

 

 

 

 

       又是一年写生季,近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研创处主持工作副处长刘海勇、中国画系主任陈磊、花鸟教研室叶芃、中国画学与书学传承传播平台青年创作研究员等老师共同带领的本、硕、博三个层级百余名师生写生团,赴永嘉楠溪江、乐清雁荡山等地采风写生,这是中国画系一次大规模的集体写生活动。

 

 

 

 

 

 

        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是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一直秉承的优良教学传统,临摹、写生、创作,作为中国画系的主体课程,它们之间环环相扣、循环往复,而写生教学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写生为因,创作为果,长期以来,师生们奔赴乡村田野,面向社会,融入自然,从生活中汲取艺术元素和养分,将课堂上的学理认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奉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规律,在写生教学中以开拓艺术视野,培养人文诗性,激发创造才情为旨归,使独立人格精神的培养,与天地之间的生命体验相往来。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大力推进诗画浙江大花园建设,打造“诗画浙江”。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今年10月又正式启动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打造诗路文化带。此次写生活动也是中国美术学院作为高等艺术院校响应省政府号召,助力浙江诗路文化建设,重塑唐诗之路,增强社会美育,以及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出的重要社会实践。

 

 

 

 

 

       “唐诗之路”是中国山水诗的记忆现场,永嘉楠溪江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诗源文脉的生发现场,对唐代的山水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雁荡山作为“三山五岳”中的名山之一,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诵,并留下了深刻的文明记忆和恢宏的诗画名篇。师生们于楠溪江、雁荡山等江南山水文化生发地寻访前人的行旅足迹,进行实地深入考察、调研、写生,与传统文脉进行跨时空的有效对接,在自然与社会的真实体验过程中,寻找诗路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并加以发掘,同时将诗性情怀融入艺术创作之中。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永嘉之学,教人就事上理会,步步着实,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这种主张务实求真的道学思想,正是师生们社会实践的出发点。在望得到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大自然精神家园里,写生团师生徜徉于山情水色之中,登石桅岩,临龙湾潭,访埭头古镇;攀西石梁,过羊角洞,观龙湫飞瀑。自然秀美、人文荟萃的雁山瓯水为师生们的写生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头活水。重岩叠嶂、绵延不绝的山峦丘壑;清澈见底、白练如注的溪潭飞瀑;淳厚古朴、鳞次栉比的古镇村落;古木参天、清寂静谧的寺庙道观;以及山涧石壁、田间地头的山花野卉;共同构成了师生们笔下一幅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妙画卷。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谈起此次写生之行时说道:“这是一次对应传统文化在当下传承、发展与传播的深度社会体验。对学生来说,写生能让他们在大自然中极大地发挥自己的创造才情,身体力行的体验过程是他们艺术道路上必须要去经历和磨炼的,他们所看到的、所触及到的点点滴滴,都将成为今后艺术创作的源泉。如何在大自然中观物与体象,磨炼个人意志、激发创造活力,把有限的笔墨经验投入到无限的生命体验之中,是我们要去用心感受、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写生既是一次教学内容,又是一个社会活动,更是一场深刻的人文体验,师生们在写生中体察自然,感悟人生,创造自我。此次写生活动得到了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雁荡山风景旅游管理委员会、中国最美国际山水写生基地、浙江电视台《宝藏》栏目慕课摄制组、中国美术学院“唐诗之路”策展团队等鼎力支持。

 

   编辑 / 制作:陈茜雯

评论

Comment

  • 楠溪书院公众号
  • 红螺书院公众号
  • 箬溪精舍公众号
分享: 联系电话:13732055813 浙ICP备66661111号 | 楠溪书院 Copyright © Powered by 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