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书院

关注官方微信

美学讲坛
English
当前位置 : 首页>中文>美学讲坛>
【学术交流】“各美其美——东西方绘画之旅与跨文化交流”在比利时开讲
作者:xiaogu   添加时间:2024-02-26 20:16   浏览:93次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各美其美 

  东西方绘画之旅与跨文化交流" 

图片

Art Journey

202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这种倡议的指引下,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建朋于八月下旬抵达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等地开展为期半月的艺术访学与跨文化交流之旅。

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4时,周建朋应比利时中国驻欧盟使团之邀,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展主题为“各美其美——东西方绘画之旅与跨文化交流”的艺术交流讲座,使团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参与到讲座的交流当中,共同探讨开展跨文化艺术交流的现实路径。

图片

对周建朋而言,向中国驻欧盟文化使团分享他的东西方艺术之旅,本身就是一场难忘而有意义的艺术之旅!对此,他引元代耶律楚材诗句,以表与友人相见恨晚的激动与喜悦之情:“异域逢君本不期,湛然深恨识君迟!清诗厌世光千古,逸笔惊人自一时。

图片
图片

周建朋根据他近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东西方绘画之旅、艺术乡建之启示、跨文化国际艺术交流三大板块逐一宣讲、娓娓道来。他在讲座中着重阐明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核心概念,如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笔墨、意境、气韵、留白、虚实、阴阳、内美、三远、畅神、卧游”,以及“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概念。

西方绘画则讲究“造型、图式、构成、黑白灰、点线面、色彩、透视、写实”的概念,同时他引用了庞贝古城的壁画来阐述西方艺术存在“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现象。

随后,他对近年来的创作作了一次简要的梳理,例如《八百里瓯江图卷》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卷》两件巨幅作品,特别是以作品《喜马拉雅》为例,对其创作的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图片

在中西艺术交流的过程当中,如何去欣赏西方艺术?如何向欧洲友人介绍中国的艺术?这是欧盟使团成员们特别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图片

对此,周建朋从自然、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文化语境、绘画材料、技法、绘画载体以及美术史等角度做出解答,提供可行的切入点和欣赏角度作为参考。例如中国巍峨崇高的山川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中国哲学里“气”的概念在画面中的贯穿与体现;中国的笔墨与西方的颜料所呈现的画面效果。

此外还讨论了中国传统的绢本、纸本与西方的木板、画布作为载体的不同之处。并列举了《芥子园画传》一书在欧洲的译介与传播情况,作为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书籍,它于清末民初在欧洲的传播从技法层面帮助欧洲大众增进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与欣赏。

通过对中西艺术的种种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探讨中西艺术欣赏与交流的切入点,对于未来更好地进行中西艺术对话和人文交流具有深刻意义。

图片

此次建朋在欧洲开展的跨文化艺术交流之旅,期望能把费孝通先生所传达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念付诸彼此的相处之道。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方式可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更好地扩大共识、弥合分歧,在国际关系中营造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这场交流也是对李强总理“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化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这一指示的贯彻与落实。

图片
图片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此次艺术与学术相结合的宣讲,力求使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在彼此间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而努力。

 
图片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各美其美 

  东西方绘画之旅与跨文化交流" 

图片

Art Journey

2023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在这种倡议的指引下,大理大学滇西民族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建朋于八月下旬抵达法国、比利时、卢森堡、瑞士、意大利等地开展为期半月的艺术访学与跨文化交流之旅。

当地时间8月23日下午4时,周建朋应比利时中国驻欧盟使团之邀,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开展主题为“各美其美——东西方绘画之旅与跨文化交流”的艺术交流讲座,使团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参与到讲座的交流当中,共同探讨开展跨文化艺术交流的现实路径。

图片

对周建朋而言,向中国驻欧盟文化使团分享他的东西方艺术之旅,本身就是一场难忘而有意义的艺术之旅!对此,他引元代耶律楚材诗句,以表与友人相见恨晚的激动与喜悦之情:“异域逢君本不期,湛然深恨识君迟!清诗厌世光千古,逸笔惊人自一时。

图片
图片

周建朋根据他近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从东西方绘画之旅、艺术乡建之启示、跨文化国际艺术交流三大板块逐一宣讲、娓娓道来。他在讲座中着重阐明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绘画的核心概念,如中国传统绘画讲究的“笔墨、意境、气韵、留白、虚实、阴阳、内美、三远、畅神、卧游”,以及“迁想妙得、以形写神、‘远观其势、近取其质’”的概念。

西方绘画则讲究“造型、图式、构成、黑白灰、点线面、色彩、透视、写实”的概念,同时他引用了庞贝古城的壁画来阐述西方艺术存在“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现象。

随后,他对近年来的创作作了一次简要的梳理,例如《八百里瓯江图卷》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卷》两件巨幅作品,特别是以作品《喜马拉雅》为例,对其创作的过程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图片

在中西艺术交流的过程当中,如何去欣赏西方艺术?如何向欧洲友人介绍中国的艺术?这是欧盟使团成员们特别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图片

对此,周建朋从自然、地理、环境、思维方式、文化语境、绘画材料、技法、绘画载体以及美术史等角度做出解答,提供可行的切入点和欣赏角度作为参考。例如中国巍峨崇高的山川在中国画中的象征意义;中国哲学里“气”的概念在画面中的贯穿与体现;中国的笔墨与西方的颜料所呈现的画面效果。

此外还讨论了中国传统的绢本、纸本与西方的木板、画布作为载体的不同之处。并列举了《芥子园画传》一书在欧洲的译介与传播情况,作为学习中国画的技法书籍,它于清末民初在欧洲的传播从技法层面帮助欧洲大众增进对中国艺术的了解与欣赏。

通过对中西艺术的种种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从中探讨中西艺术欣赏与交流的切入点,对于未来更好地进行中西艺术对话和人文交流具有深刻意义。

图片

此次建朋在欧洲开展的跨文化艺术交流之旅,期望能把费孝通先生所传达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念付诸彼此的相处之道。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通过艺术与人文交流的方式可以增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更好地扩大共识、弥合分歧,在国际关系中营造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良好氛围。这场交流也是对李强总理“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深化国际文化艺术交流。”这一指示的贯彻与落实。

图片
图片

人文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此次艺术与学术相结合的宣讲,力求使中国艺术与西方艺术在彼此间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为“一带一路”建设打下广泛的社会和文化基础而努力。

 
图片

评论

Comment

  • 楠溪书院公众号
  • 红螺书院公众号
  • 箬溪精舍公众号
分享: 联系电话:13732055813 浙ICP备66661111号 | 楠溪书院 Copyright © Powered by Y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