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溪书院

关注官方微信

当米兰遇上温州 中意艺术交流名家系列(四) 鲁晓波
作者:xiaoyu   添加时间:2023-06-05 21:38   浏览:183次

图片

 

当米兰遇上温州

中意艺术交流名家系列(四)

 

鲁晓波

LU XIAO BO

 

前 言

 

       艺术是人类共通的语言,“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艺术的跨文化交流对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连相通,为国与国发展注入新活力有着特殊价值与历史意义。

       L'arte è il linguaggio comune degli esseri umani. "Rispecchia il mondo con l'anima e Parla di montagne e fiumi". Lo scambio interculturale dell'arte ha un valore e un significato storico speciali per promuovere gli scambi e l'apprendimento reciproco tra le civiltà, rafforzare i legami tra le persone ed iniettare nuova vitalità nello sviluppo dei paesi.

 

图片

《素羽丹顶》 69cm*68cm  纸本水墨  2021年

 

       “当米兰遇上温州——中意艺术家温州写生与展览”是“遇上”系列的第五场活动,由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永嘉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活动还得到了意大利布雷拉美术学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的大力支持。活动邀请到了17名中意双方艺术家来温共同参与为期10天的艺术展览、实地写生、学术交流和讲座等系列活动,通过人员往来和专业层面的交流探讨,促进东亚文化之都温州与欧洲文化之都的艺术交流,为中意两国文化艺术机构、院校、艺术家及业界人士提供更多相互启迪与深入合作的机会。

       "Quando Milano Incontra Wenzhou: Laboratorio e Mostra degli Artisti Cinesi e Italiani a Wenzhou" è il quinto appuntamento della serie "Encounter", coorganizzato dall'Ufficio per la cultura, la radio, la televisione e il turismo della Città di Wenzhou, l'Ufficio per gli affari esteri del Comune di Wenzhou, Ufficio stampa del Governo popolare municipale di Wenzhou, Governo popolare del borgo di Yongjia, ed è ha ricevuto anche un forte sostegno dall'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 Italia. L'evento ha invitato 17 artisti cinesi e italiani a Wenzhou per partecipare ad una serie di attività entro 10 giorni da mostre d'arte, schizzi sul campo, scambi accademici a seminari, offrendo maggiori opportunità di ispirazione reciproca e cooperazione approfondita.

 

参展艺术家

 

图片

鲁晓波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清华米兰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设计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计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副会长,清华清尚智慧场景研究院院长,国际“红点”设计奖评委,中国智造设计奖评委。

       致力于在信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教学和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专家,十三五科技计划重点专项专家、主持国家元首检阅台造型设计,主持上海世博会湖南馆设计,主持哲学社会科学国家重点项目《新媒体艺术形态研究》、《基于虚拟现实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项目《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验证与典型示范》课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风格文创产品及智能设计技术集成及应用示范”项目、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设计卷主编,组织策划4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和“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国际著名红点设计奖、意大利金圆规设计奖评委。策划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国际艺术与科学作品展暨论坛、联合策展“基弗在中国”、“新朦胧主义艺术展”,参加国内外艺术展数十次。

 

 

《#水墨梦想家# 之鲁晓波:游走在科技与艺术之间,以设计之名定义未来》

 

作品欣赏

 

图片

《曼妙》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相晖》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图片

《荷鹤芳馨》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图片

《鹤如雪》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图片

《月色鹤影》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图片

《松鹤》 69cm*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晨鸣》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图片

《鹤舞》 69cm*68cm  纸本水墨  2020年

 

图片

《青岚》 69cm*68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图片

《惊露》 69cm*68cm  纸本水墨  1995年

 

《和鸣》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19年

 

图片

《击水》 140cm*70cm  纸本水墨  2015年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鲁晓波,他的艺术世界里

——水墨丹青,鹤鸣九皋

 

        在中国传统的认知观念中,鹤自古以来就具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寓意,它的习性与姿态,一直给人以性情高雅、仙风道骨的精神隐喻,无论是文人士夫、豪门贵族还是民间百姓,都将其视作儒雅、廉洁、高尚、长寿、自律的人格象征,承载着中华民族儒雅高洁的精神期冀。

        鹤虽然远离俗世,栖息于山野湖泽,但无论历经多少沼泽泥潭,总是给人以一种孤高俊逸,优雅靓丽的视觉姿态与精神品格。这就如隐匿于江湖的士人君子一样,清心寡欲而与世无争,崇尚自然而又安贫乐道。

 

图片

 

 

        世人皆知鲁晓波先生痴迷于画鹤,他从九十年代至今的艺术创作,绝大部分作品都是与鹤有关的题材,其艺术创作独钟情于鹤,非鹤而无以成其画。无论在绘画图式与语言风格上,鹤已成为画家一种稳定的形式观念与范式。

        鹤在体态气质上是一种有趣的涉禽,头小而喙尖,颈长直,脚细径,栖于陆,翔于云,自古就谓之“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仙禽,亦名露禽。随着历史的演变与文化的积淀,鹤在被隐喻为清雅高洁与人格言志的象征之外,还是国家国运昌盛与吉祥安泰的象征,亦有民间益寿年年的祥瑞寓意。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代都不乏以鹤为题材的名作精品与画鹤大家。历史记载最早以鹤为题材的图像始于西汉,到了唐代,鹤不仅成为文人士大夫标榜儒雅高洁的意象符号,也成为人们精神认知中的瑞禽,在唐代的诗词和绘画作品中,出现了大量以鹤为题材的作品。可以说,鹤是超越阶层价值认同观念的祥瑞题材,无论是文人绘画、宫廷院派还是民间工匠图案,都大量采用以鹤为题材的图像。

        到了宋代,宋徽宗的《瑞鹤图》,更是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世人皆知的经典之作。元明清以来, 画鹤、咏鹤、养鹤,成为文人雅士之间的时尚之风,例如沈铨、郎世宁、石涛、吴昌硕、任伯年等画家,都可以称之为画鹤的高手,他们把鹤视为人、仙之间的出世之物, 以鹤寓意文人士大夫精神上的飘逸孤玄,成为中国文化在持续传承中一种超迈旷达的精神内核。

        到了近代,画鹤出现了多元融合的各种表现方式,既有齐白石先生画鹤的“似与不似”,也有林风眠先生《秋鹤》的“线之韵”,吴冠中先生融抽象与具象的《鹤舞》作品。

 

 

        鹤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绘画题材,对于画家而言,虽然是循古之风规, 美共念,其道业易成。但一旦自身没有具备足够强大的气场,大多数画家会非常容易被其吞噬。古人言抑扬最难得,是抑自己,扬古人?还是抑古人, 扬自己?亦又什么处是抑,什么处是扬,对于以鹤为题材的画家而言,是横亘其艺术创作面前最为巨大的挑战。

        与林风眠与吴冠中等前辈一样,鲁晓波先生的鹤画,强调绘画语言在视觉传达上的个体直接体验。迅疾涌动的线条,常常以闪电般的速度单刀直入、绝不迟疑,毫不畏首畏尾,给人以一种自由、明快、率真、生鲜与热诚的写意体验,充满着灵快、涌动与飒飒生风的现代视觉势象,完全有异于传统文人绘画中线条的一波三折。

        在画面的经验布局中,鲁晓波先生常常以涌动的线条,把画面空间分割为几个灵动的视觉场域。鹤的形体姿态各异,有的恬静优雅、飘逸孤玄;有的凌波微步、乘风逐翅;有的轻盈独立、舞姿曼妙;有的唳声清亮、互为应答;有的飘逸超拔、长喙和鸣;有的飞举高远、呼朋引伴。

 

图片

 

        然而,无论是独鹤的凌波微步,还是群鹤的嬉戏呼唤,画家非常讲究笔线相互间的呼应关系。在鹤的形体姿态与空间组织上,亦非常着力于线与线之间的关联程度,达到笔气连贯、笔笔有顾盼、有呼应,使线条的涌动与鹤的自由活泼,在视觉上达到淋漓尽致的契合,在笔笔生风的画面中共生共长,形成中国画线条流畅、涌动、丰富,激越而绕结的视觉韵律之美,以及大气磅礴的整体视觉魅力。

        从对美的韵致追求上来说,如果说林风眠先生带给人的是“韵”,吴冠中先生带给人的是“舞”,那么,鲁晓波先生的鹤,带给人的则是一种艺术生命的“动”势。

        涌动,是鲁晓波先生鹤画作品带给我们最显著的视觉张力,满纸的笔线飒飒作响。无论是鹤的立、跃、舞、翔,无论是单鹤还是群鹤,皆从涌动的笔线入手,始终保持着中锋与侧锋、长线与短线相交和的手法,灵透涌动的线条,不仅是对鹤的描摹,更是笔线自身在其特定视觉法则中的逆顺纵横, 势势相应,任运自在。

        笔墨落处,皆为活笔,笔笔激发着全画,笔笔生鲜率真、笔笔生风,在情感上呈现给观众的一种此在的生鲜率真与热诚。

 

图片

 

 

        线,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世界性的绘画语言,是对纷繁复杂的自然万物, 在视觉形式上的感受与体验中,依据人的视觉法则与心理认知经验,在画面二维平面空间中进行形象的创造与编排、分析与组合,以及进行节奏化、秩序化、规律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对于鲁晓波先生的画鹤而言,笔线是构成其作品艺术语言的特征与基础,也是作品充满视觉涌动与生命张力的重要媒介。他在作品中利用毛笔的特点,将笔锋的各种变化姿态,运用到线条的表现方式上,从线条本身的运动变化中,找到鹤的运动姿态与表达灵感,使笔线对鹤的造型和画面空间的布局上,形成丰富多变,灵快涌动的视觉势象。

 

图片

 

        中国画中的笔线造型,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与《人物御龙图》,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线条已然成为一种自觉而成熟的艺术语言,强调了线条决定“应物象形”的重要作用,把线条的作用推到了相当的高度;宋元以来的文人艺术,正是传承了这种“骨法用笔”的笔线精神;其后, 徐渭、八大山人、石涛、虚谷等艺术大家汪洋恣肆的写意笔线,进一步把中国画笔线的写意精神,推到了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在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中,一落笔便决定了最终画面的精神境界与视觉效果。

        鲁晓波先生作品在视觉上呈现给观众的那种涌动势象,正是对这种传统笔线书写精神的体照与回应。画家非常注重笔线在空间中涌动与游走的首尾呼应。他的作品,在笔线的翛然涌动与飒飒作响中,浓淡、干枯、藏露以及中锋与则锋在曲线中的共同运用,以及在画面空间中呈现出来的视觉涌动感,一落笔就必然决定了整个画面的成败,一落笔便决定了全画笔线的运动轨迹,决定了全画笔线的起承转合。因此“推”与“写”,自始至终考验着画家在艺术修养与技巧上的内在功力。

        鲁晓波先生与林风眠、吴冠中二位先生一样,都吸取了传统瓷绘线条中“光滑”、“简洁”、“畅快”的视觉质感。

 

 

        此外,鲁晓波先生曾访学欧洲多年,对欧洲现代艺术,尤其是 20 世纪上半叶享誉巴黎的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作品中的线条,在视觉空间与造型表现力上的吸收,使其对鹤的线条表现方式,在视觉上又呈现出一种现代式的轻快、简洁与自由势象,充满着一种现代视觉法则中的平面性与装饰性。

        可以说,鲁晓波先生正是在这种宽广无界的艺术认知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涌动生风的笔线审美取向与语言路径,形成满纸飒飒、出尘飘逸, 笔线缤纷的视觉语言风格。

        画面上带着点“狂野”的奔放线条,与鹤本身简洁、优雅、自由而涌动的情韵浓缩为一体,给人一种畅快、轻盈与飘逸的视觉感受,因而使他的个人艺术语言,呈现出一种开放的、别具一格且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图片

《舞仙风》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特征的“大美术”艺术群体,是中国艺术在近百年现代性转化的演进过程中,跨越艺术与设计、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概念边界,对人类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时代自觉,所形成的一种群体性美学场域认知,是中国艺术现代性转化实践中的“新方法”,“新方法”必定会塑造新的视觉范式,也“创造”着新的艺术家。

        作为“大美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鲁晓波先生,他不仅绘画的造型功底扎实,而且是信息艺术与视觉传达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对视觉艺术领域中的视觉法则、视觉修辞与视觉认知心理如何以视觉的方式作用于观看者,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具有个人独到的经验积累与丰硕的成果。

 

图片

《心仪》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因此,我们很难用“设计家” 或“画家”这一简单的概念,来套用或概括其艺术创造行为的类属。视觉传达法则中的图象形态与信息结构秩序,深藏在人的视觉感知与心理认知的所有行为中;它的视觉价值,体现在人类处理各种物象关系的相互作用之中;它的美感导向,体现在整体结构与局部关系中人与自然的同构之中。这种“大美术”观念的特点,用评论家张晓凌先生的话说就是“无界”。

        除了绘画、设计与教育之外,鲁晓波先生还对摄影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 这种对美的敏感,亦敏锐地反映在其对鹤的各种灵动姿态的表现之中,无论是独鹤的凌波微步,还是群鹤的嬉戏呼唤,其涌动的笔线,总是生鲜率真而又飘逸超拔。

 

图片

《缘》 100cm*55cm  纸本水墨  2022年

 

        据说为了研究鹤的动作姿态,他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蹲守在了各种湿地公园,用在了对鹤的生活习性的写生与摄影研究上。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到其在造型动态上所付出的努力。当我们面对画面中这些涌动的线条笔触,以及视觉节奏的悬宕变化,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在其间的混逐蔓延,禁不住感受到因情感注入的每一根线条在视觉上的生命张力,从而使时间的质地变得浓稠。

        人类的艺术道路,也许就是每一个艺术家坚持朝着自我的方向不懈怠地走下去,一直走到没有回头与犹疑,然而前方的目标依然是那么的遥远、那么的永恒。而这些作品,只是偶然在路途中遥望那瞬间永恒的痕迹,不禁让自己与观众徒然体验到一种生命的勃发与心安。

 

结语

 

        古人言“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于鲁晓波先生而言,他在作品中所画的虽然是鹤,又不完全是鹤,而是通过其艺术语言的涌动之姿,明究自身,从而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艺术与生命之美的那份永恒激荡。

 

评论

Comment

  • 楠溪书院公众号
  • 红螺书院公众号
  • 箬溪精舍公众号
分享: 联系电话:13732055813 浙ICP备66661111号 | 楠溪书院 Copyright © Powered by YLC